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法部门 > 州法学会
护航:文旅产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2023-12-04    点击:[]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高波

>>晴隆县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回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传承人正在传习所传授“阿妹戚托”舞蹈。 受访者供图
 

作为国内外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省份之一,贵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从壮美山川到碧波激流,从民族风情到村寨古韵,从非遗传承到红色积淀,绘就出一幅“多彩贵州”的美丽画卷,令无数游客为之陶醉、为之着迷。

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凝聚法治力量,助推文化旅游产业朝着持续健康、高质量的目标发展。

 

 

护航旅游市场健康繁荣

贵州是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等世界自然遗产地,黄果树瀑布、马岭河峡谷、万峰林等自然景观亦是闻名遐迩。

贵州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的多民族文化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一直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青岩古镇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打卡胜地。

近两年来,贵州“村超”“村BA”更是掀起一股“贵州热”,为当地乡村发展集聚了人气,为县域经济增添了动力,不断彰显贵州旅游业态发展融合与创新的强劲活力。《贵州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全省接待游客4.9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245.64亿元。

旅游业的繁荣,在振兴地方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对当地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贵州省委政法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全省中心工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推动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多彩贵州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贵州省公安厅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主攻“旅游产业化”主战略,按照《贵州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至2024年)》安排部署,制定印发《贵州省公安机关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网红街区等安全保卫工作,最大限度布警街面,严格落实重点时段、地段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贵州省公安厅组织部署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警力下沉,与特巡警、交警和辖区派出所联勤联动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有效预防重点景区、网红景点违法犯罪活动发生。全省旅游景区治安状况良好,涉旅重大案件“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重大舆情事件“零”发生。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主线,部署开展道路交通“护安保畅”专项行动、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护”行动,要求各地紧盯旅游客运车辆,重点整治超速行驶、超员载客、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遵义公安紧盯旅游季客流高峰和日益升温的夜间经济,立足全市旅游现状和公安工作实际,以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以深化平安景点建设为主线,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目标,强化防范、打击、管理和服务工作,秉持“民警就是导游、队伍就是风景、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守护”的旅游警务理念,着力打造“四精心”旅游警务模式。强化交警、巡特警等警种和辖区派出所协同联动,打造“多点一线”景点防控安全线,夜间实施“警灯常亮”工程,实现涉旅警情快速分类分流处置,全面加强涉旅行业场所规范管理。通过加强警民联系、减少案件发生、拓展调处途径、化解矛盾纠纷,大力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积极为游客排忧解难,热情为外来游客答疑解惑,全力护航保障全市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

贵州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责,在助推城市旅游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阳北站是贵州高铁路网的“心脏”,是全国19个综合铁路枢纽主客运站之一,也是对外展示贵州风采的“门户”。贵阳市观山湖区检察院针对贵阳北站西广场附近通往市政主干道的无障碍通道口被栏杆阻挡、缘石坡道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存在约10cm高差、设置的阻车石墩间距小于90cm使轮椅无法通行、西广场通往北大资源梦想城地下人行通道未建设无障碍设施等问题,积极探索残疾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办案实践,通过事前磋商、圆桌会议、诉前检察建议、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与政协提案转化衔接等方式,联动政协、残联等相关单位共同推动贵阳北站无障碍环境建设常态化,并以该案为契机,创建“观爱·无碍”公益诉讼检察文化品牌,有效推动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常态化,助推城市旅游发展。

位于安顺市关岭县城西南面,被誉为“地球裂缝·世界奇景”的花江大峡谷,以其险峻壮丽的地貌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为更好提供司法便民服务,关岭县法院花江法庭在花江大峡谷设立“景区法官工作室”,持续为峡谷景区游客、企业、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不断优化“司法+旅游”服务保障新模式,实现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审理在一线。

花江法庭干警定期进驻“景区法官工作室”,聘请峡谷村委调解干部、景区企业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共同开展司法服务,打造“游客身边”的法官工作室。对简单的旅游纠纷实现面对面现场调解,就地及时化解。复杂案件简化立案手续,畅通诉讼渠道,以诉前调解模式实现速审速裁。工作站成立以来,已经解答游客法律咨询60余次,调处涉游客旅游纠纷3件。法官们还利用假期,到景区开展“普法宣传进景区”,提高游客文明旅游、依法维权知识,让游客感受到“人在旅途,法在身边”。

贵州各级法院高度重视对自然遗迹的司法保护。铜仁市中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梵净山管理部门构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执法司法衔接机制。铜仁市江口县法院审理“梵净山金顶刻字案”,举一反三,针对梵净山重点文物及自然遗产发出司法保护令。铜仁市德江县法院针对五彩洋山河景区内自然遗迹“圣母盘”人为损害情况,向社会公众发出自然遗迹司法保护令。

贵州省司法厅着眼文旅产业增长优势,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文化旅游领域立法相关工作,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多措并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在贵州“村超”发源地榕江县,当地司法局聚力治安环境建设,组织司法干警开展夜间街道治安巡逻防控,不断提高见警率,切实减少各类突发治安事件的发生。落实县委政法委工作要求,组建“村超”赛场安全稳控巡逻队,及时排查化解“村超”比赛现场各种隐患苗头,为“村超”比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配合县交警大队积极开展交通志愿服务,在高密度人流量路口引导群众文明出行,为“村超”游客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同时,调度各乡镇司法所和各行业调解委员会,重点对“村超”参赛的各村各社区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助力全省旅游市场繁荣稳定和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方面,贵州省法学会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法学会密切联系法学法律专家的优势,在全省聘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433人,吸纳1000余名优秀法学人才,积极围绕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成立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法治等27家研究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建强法治智库,贡献法治良谋。

各地法学会立足区域特色,把法治宣传和地方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当地民族传统节日,主动与旅游文化部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等协商,把法治文艺演出列入庆典活动内容。黔东南州剑河、台江等县法学会结合当地苗、侗族风俗习惯,在当地群众欢度芦笙会、踩鼓节、姊妹节、牯臧节等时期,在山歌普法的基础上,组织群众自编、自演许多普法新节目,用戏曲、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每一次演出都让观众笑语盈盈,法律知识悄然入心。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是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

2021年6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探索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公益损害案件。

2022年,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等21个部门组成的非遗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进贵州非遗保护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近年来,贵州检察机关积极部署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努力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古建等系统性保护水平。

“阿妹戚托”是起源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三宝乡作为晴隆县异地扶贫搬迁整体搬迁点,全乡迁入阿妹戚托小镇后,相关部门未依法制定“阿妹戚托”项目保护规划,未向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支持开展传承、传播活动,致使该项文化面临灭失的风险。

2022年6月23日,晴隆县检察院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工作中,发现该案线索后依法立案。在走访相关行政机关、传承人并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晴隆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职责,制定保护规划,保护、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

2023年2月,晴隆县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回头看”,发现“阿妹戚托”项目已得到整体保护。在晴隆县民族中学及县第一小学等6所中小学设立“阿妹戚托”传承场所,由传承人定期到校开展培训。在小镇挂牌了专门的“阿妹戚托传习所”,投入了1311.6万元建设的阿妹戚托小镇污水收集管网已投入使用,“阿妹戚托”文化传承场所得到有效保护。

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凯伦村于2009年获得省政府颁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4年省政府对凯伦村保护规划进行了批复。该村金家化石古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村寨建筑古朴,房屋的墙壁、屋顶都用化石板建成,独具特色。

2020年,花溪区检察院接群众反映,该村古寨建筑主体破损严重。经实地调查,花溪区检察院向马铃乡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对凯伦历史文化名村的监督保护工作。经核实,凯伦村古村寨房屋主体部分倒塌、砖瓦倾斜、整改实效不佳,遂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起诉意见。

2023年1月,花溪区检察院对修复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该村在保留原有风貌和构造的基础上,耗资800余万元对主体建筑物全部翻新重修,新建门岗行人进出有人看守,设立专门警示标语防止人为破坏,金家化石古寨焕然一新。

贵州全省各级法院不断强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体两面”保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传统村落提供司法保护的意见》,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黔南州惠水县法院在好花红村“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挂牌,设立全省首个布依古寨司法保护基地。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法院在梭戛生态博物馆设立法官工作站,加强箐苗文化遗产原地保护。黔东南州雷山县法院审理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案件,发出全国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令。黔南州中院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司法保护示范点,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保护注入司法力量。

贵州南部黔南州荔波县的小七孔风景区,是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美誉。贵州省公安厅认真履行省级林长责任单位职责,积极指导协调有关工作,参与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省级林长巡林巡查活动,推动健全完善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长效制度机制。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各地都有列入名录保护的文化遗产。全省各级法学会不断创新法治载体,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守护红色资源传承

红色文化是贵州的另一张亮丽名片。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富集,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法治宣传和部门协作,积极营造公众参与、合力保护红色资源的浓厚社会氛围。

全省各级检察机关立足职能,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自2021年以来,贵阳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红色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案件14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件,通过诉前磋商方式开展整改工作2件,有力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为红色资源保护注入检察力量。

英雄烈士保护法对“国家建立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作出明确规定。贵阳市检察机关针对烈士纪念设施内环境脏乱、墓碑倾斜等问题,依法向属地政府及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目前,推动烈士纪念设施整修3处,投入资金146万元,同时推动将32名英雄名字刻入烈士墓碑,守卫革命烈士荣光。

针对私人所有的红色文物保护,创新办案方式,推动落实政府主导、行业主管、所有权人维护的三方责任。例如贵阳市息烽县检察院办理的红军标语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检察机关推动乡镇政府、县文旅局及所有权人达成三方维护协议,协调资金10万元,使红军标语建筑物修缮完好。针对息烽集中营大多为陈旧木屋且村民毗邻而居的实际,推动在该地区设立烟花爆竹禁放区,从根源上保护好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针对部分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不严谨宣传、“想当然”编造红色故事、认定红色遗址不准确问题,贵阳市检察机关牵手公益组织,发现案件线索,开展现场调查,并采用诉前磋商,高效开展整改工作,切实维护红色历史真实性和审慎性。

贵阳市检察机关还挑选对红色历史精通、司法经验丰富的员额检察官及检察辅助人员成立办案组,开展走访调研,对辖区内红色文化和文物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部门协作与外援增效,主动加强与退役军人事务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属地政府等对接协作,完善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聘请来自不同领域的80余名特邀检察官助理辅助办案,推动行政机关对英烈纪念设施开展专业保护。以磋商方式向相关行政机关开展法律宣传,向私有文物所有权人宣传阐明红色文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向民众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实现联合共治,齐力守护红色资源传承。

遵义市见证着中国革命走向转折的伟大历史时刻,是著名的红色圣地。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第一站就来到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

为使红色传承得到更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2022年,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遵义红色资源司法保护的意见》,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全面加强红色资源司法保护工作。

遵义市习水县法院在审理某县文化旅游局怠于履行革命旧址文物保护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针对川东地下党支部在桐梓活动期间遗留的“川东地下党联络站”旧址毁损严重的情况,依法判令某县文化旅游局履行保护职责,推动完成对存在灭失风险的文物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强化受损红色资源修复实效,保障红色资源代代相传。

遵义市凤冈县法院在审理某县文体旅游局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中,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案件审理期间,就推动该县文体旅游局做了大量的修缮整改工作,对“安场中共合溪特别支部旧址”“黔北救国义勇军成立旧址”“革命烈士郑代巩故居”进行维护恢复、环境整治、保护宣传,并主动进行案件回访跟进,督促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护文物文化资源。

贵州拥有独特的文化禀赋和资源优势,通过文物保护、文化旅游等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我们相信,在法治坚实保障下,贵州的文旅产业必将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绚丽光彩。

  

上一条:呵护:以法治名义守住绿水青山

下一条:赋能:科技+政法,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闭

打印